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首都12 (第2/3页)
孩子,紧闭心扉是一件太过分的事。还要再加上一个前提条件,是要双方共情,对打开心扉有足够的确认。否则就像温阿姨那样,“我的打开心扉了,我要开始倾诉了。” 骗自己总比骗别人来得轻松,没有任何负罪感,即没有任何成本的自我犯罪。 温阿姨有些神智不清,向温尔新说:“谢谢。” “下雨了。”温尔新提醒她。 “下雨了吗?”温阿姨恍恍惚惚,“是不是有声音?” 没等温尔新回答,她又自言自语地说肯定有声音。 是吵架声。 “为什么是吵架声?” “有个声音在尖叫。” 一个女孩,温阿姨闭上眼睛可以想象得一个嘶吼嗓子的形象,下一秒形象更加清晰,对于她来说,当妈妈还稍显的年轻幼稚的面孔,因此喜怒哀乐总是来得快,来得明显,好像是恨,是埋怨又是爱的东西,最好是一股脑全部发出来才解气。随后外形轮廓上很久没有清理过的头发,还有令她受苦,累赘的肚子。 门外还有别的声音参与了进来,学了一手衬托的好技术,低沉恭敬并不是真的,而是用了幌子,指责小姑娘的颠三倒四。 这里会发生一种歧视,谁都意识不到的歧视——疯狂的话语需要更疯狂的佐证才能证明真实,冷静的话语始终是拿着永久通行证的赢家。 人们关注的将永远不是话,只是具有好皮囊,欺骗意味的表达方式,从而就忽略了脚底下的万人坑。 极为不甘不愿,又害怕的呼吸,温阿姨猜她们一定是下楼了,她挂了温尔新的电话,随后蹑手蹑脚地跟上去,她想她的儿媳妇是多么不幸,温奶奶回来了,想起温奶奶,温阿姨就有习惯性的毕恭毕敬,什么话也不用思考,思考了后提出异议。久而久之温阿姨又怕温奶奶了。 温阿姨徘徊在最后一级台阶,不想靠近客厅溢出的灯光,那里有一道不详的影子,隐藏在黑漉漉的洞穴,隔开了温暖的光。有时候影子的可怖也根据人来分,温奶奶的影子是畸形又巨大的,但她又实在想知道儿媳妇会怎么样,无意中没什么企图就同情起了可怜的小姑娘。 下了雨,这时她想起来今晚会是大雨天,有好几场肆虐的风。 小姑娘哭了,是温阿姨猜出来的,她看到映到墙壁上另一个可怜萎缩的影子,腹部隆起。 就像她应该和我那时一样。 温阿姨踌躇了一瞬,踏下最后一级台阶,一下忍不住拧起眉,她听不见温奶奶的声音,以为耳朵聋了或者雷太响了。 但两者都不是,只是语言变成了一串冰冷的打字机音效,将小姑娘当成机器上卷住安装好的薄弱白纸,被尖锐的指针不断地送进黑色的幽默,形成一道道链子,一道道“耻辱”。在快速猛烈的攻势下,白纸被戳破,她忍着抽泣,太过于害怕了。 这时温阿姨就想可怜的孩子。因为自己也是一张被扎满了字的白纸,如今纸被打满了,也没什么必要在用打字机调教,因此落满了灰,捆成了一团不可回收的废纸。 她突然被一个异常滚圆的肚子吓了一跳,像书里画的骨瘦如柴的饱死鬼,但她马上反应过来,不是什么鬼,是小姑娘摇摇晃晃的影子,惨白着脸。 小姑娘见到她就皱起了眉,此时她什么都不是,不讨人喜欢。 如果无法自如地表示对温奶奶的怨恨,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去反抗家中的大家长,那么还可以对着温阿姨撒这样子的气。 温阿姨被吓得后退一步,扶着墙才站稳,小姑娘解气地看着她露出冷笑,想哈哈大笑,如果能用笑解决掉所有的问题就好了。 但是显而易见的不能,小姑娘自己上了楼,温阿姨立在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