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明_第119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19节 (第2/3页)

敬也爱莫能助。今日到惠州,察希哲在任确有功,孚敬会秉公上奏。只是希哲,你恐怕要好好想清楚,此次入京述职该如何说了。”

    ??“入京……述职?”

    ??“不错,陛下素闻希哲之名,任职兴宁业已六年,陛下召希哲入京。陛见之后若果有德才,希哲当有大用。”张孚敬意味深长地看着他,“吏部之外,陛下亲自考功者,希哲独一人矣。不日启程,正旦节前希哲便可面圣。明年改元,孚敬盼希哲青云直上,再回广东一展抱负。”

    ??日理万机的皇帝为什么会听说一个小小知县的名字?

    ??不由吏部来考功,皇帝亲自过问?

    ??改元……

    ??祝允明创作何其多?十年前写的这本书,早就不再让他记挂在心里。

    ??他若真那么懂政治,当年又怎么会胡乱写这些事?

    ??但这些原因需要他去辩解了。

    ??皇帝会信吗?

    ??此去京城是青云直上还是直入地狱,祝允明已经完全不确定了。

    ??冬月下旬,广东有六艘官船缓缓驶向京城,这是一个很特别的船队。

    ??其中四艘,吃水颇深,其中自然载有重物。船上,也有兵丁看守着。

    ??另外一艘,隐隐散发着一些脂粉香气。

    ??最后一艘上,除了祝允明,还有其他一些入京“述职”的同僚。

    ??祝允明见过其中几个,都是之前“戴罪在身”仍旧办差的人。这几个月,听说他们都很卖力想要立功。

    ??问了一下,是吏部召还回京考功另用的,就不知是什么差使。

    ??祝允明也不敢说,他是要被天子亲自考功。

    ??很怕,很冷。

    ??虽然同船往北分派在此船的那两个“护卫”笑眯眯。

    ??第139章 甘州兵变

    ??《野记》在江南到底怎么流传起来的?

    ??“此事督台大人不便去查,因此陛下命我来了。”北镇抚使王佐出现在了张子麟面前,一个卷宗递过去,“三条线索,我已皆有所获。”

    ??张子麟凛然接到手中:“多谢镇抚,请坐,请指教。”

    ??卷宗是要慢慢看的,但有些话恐怕不便落于纸上。

    ??王佐拱手谢过之后,坐在了椅子上。

    ??看了看张子麟之后,他先是笑着寒暄了一下:“督台巡宪浙江、福建归来,瞧起来消瘦了一些。身担大任,身体要紧啊。”

    ??“只恐不能尽快为君分忧。”张子麟顿了顿之后斟酌道,“此案详查之后,非同小可,疑点颇多。江南士子传阅《野记》,妄议太宗旧事之人颇多。此事,最早线索还在年初。其时,先帝尚未大行。”

    ??王佐点了点头:“最早是多了一些抄本,俱为台阁体。我查到最初得阅此抄本者,是在秦淮河几处楼船中,说不知是哪些世子恩客遗落下来。后来才有书商闻陛下议礼继统不继嗣,逐利而刊行之,因此传开。”

    ??“既有镇抚佐证,那么应当无假。”张子麟很头痛,“年初之时,贼子便开始织网。本督已查实,九起命案中,南直隶与浙江、福建有两知县、一知府确系仇杀,福建巡按是巡盐之时因匪贼劫掠盐池身死,然其余五人却无疑是蓄意刺杀。三桩仇杀凶手已擒获,但其后有无指使挑拨,却不能屈打成招。”

    ??“无关大局,有人借机于短时间内在三地再添数桩杀官大案是事实。”王佐凝视着他,“况且那些山盗、水匪、海寇,都敢杀官了,为何不趁乱大肆劫掠?这等大案,又岂是小股匪寇敢擅自动的,又如何得知那几个官员的准确行踪?”

    ??张子麟沉默了片刻:“东南诸官,本督已经都盘查了一遍。盘问出了不少新案子,但并无实据证明他们涉案,这等造反大案,他们也没有理由去做。本督到后,诸事战战兢兢,妥帖在办。”

    ??“士绅、吏卒太多,督台查不过来,我也查不过来。”王佐理解他的为难之处,随后才说道,“如今看来,逆贼之图谋,恐怕本身就在乎大查东南。杀官大案,陛下不得不查。三地九官旬日内遇刺,《野记》更是年初就在织网,看起来彼辈筹划周密。实则,不难。”

    ??张子麟眼神微眯:“何以见得?”

    ??得知某处有仇杀之后,短时间内在不同地方调动人力和情报网络再添几桩案子,不难吗?

    ??王佐似笑非笑地看着他:“刑部大堂上,督台也见过杨阁老劝谏陛下勿要彻查钱宁、江彬案涉事官员了。在这东南,又有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